发布时间:2023-06-15浏览次数:874
中新网杭州12月7日电 题:杭州观察:如何放大亚运效应 提升杭州城市能级?
作者 王题题 韩巧燕
盛会落幕,城市起步。为更好地研究“后亚运时代”杭州如何抓住亚运机遇、放大亚运效应、释放亚运红利,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12月6日,“2023年城市治理‘双月论坛’第六期:‘放大杭州亚运效应 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学术沙龙”在浙江杭州举办。
据悉,城市治理“双月论坛”是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为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城市范例而举办的品牌论坛。今年以来,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围绕“放大亚运效应、提升城市能级”主题,组建研究团队,开展走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后亚运时代”杭州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作出智库贡献。
“放大杭州亚运效应 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学术沙龙现场。 主办方供图
当天,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江山舞在致辞中指出,2023年对于杭州而言意义重大,不仅圆满举办了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杭州的城区人口还突破了1000万,晋升为第10个超大城市。此外,杭州全市GDP有望迈上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台阶,资源要素的虹吸效应会更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强劲。这些都是“后亚运时代”杭州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特征。
那么,“后亚运时代”杭州该如何持续放大亚运效应,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三处处长毛燕武通过分析亚运综合效应,对照城市能级指标体系,建议“后亚运时代”的杭州,要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管齐下,大力实施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从聚力场馆设施综合利用、聚力城市国际化纵深推进、聚力“体育+”融合发展、聚力品质生活共建共享等“六个聚力”思考提升路径,持续提升城市硬核实力、未来活力和特色魅力。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休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慧梅从杭州城市形象定位发展历程切入,指出近年来杭州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影响逐步扩大,杭州旅游和城市的国际排名稳步上升,但在国际传播对象、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基于此,她提出了国际传播对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立体化、传播内容的模块化和定制化等传播策略。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浙江省休闲学会副会长凌平则围绕杭州亚运场馆赛后利用建言献策。在他看来,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申办”体育赛事的高峰,大型体育场馆的有效利用必须找到出路。
通过分析杭州亚运会比赛场馆的设计、布局、特点和分类,他指出了目前杭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存在的主要困惑,并基于对洛杉矶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等国际上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总结,从赛后场馆利用生态链、场馆经营主体产业、场馆多功能开发、建立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等角度对杭州亚运会后场馆有效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张卫良则从代表国家的“赛”“会”数量、“赛”“会”以外的交流活动、“赛”“会”与城市创新等视角探讨杭州“赛”“会”的一些问题,并从增强城市国际化理念、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引进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国际友城、友好交流城市,增加代表国家的国际性会议,提升数字资源优势,着力文化内涵建设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和思考。
不同于其他专家角度,杭州市社科院党建研究所所长、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赵国青围绕扩大杭州城市对外文化传播交流方面献策。
他建议,杭州应从“凝练杭州后亚运时代对外文化传播核心标识,加工并创作具有国际化表达能力的区域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赛会之都,拓展杭州对外文化传播交流新渠道”“瞄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构建全球首选文化旅游目的地”等三方面着手。
而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马力宏则认为,政府及杭州市人民应培育利用好机遇的意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升杭州的影响力。此外,杭州在放大杭州影响力时要注意实事求是,要处理好市内省内关系,引导民众合理科学宣传。(完)
中新网哈尔滨12月7日电 (记者 王妮娜)“采冰了……”伴随着“冰把头”的喊号声,第四届哈尔滨采冰节于7日在松花江上开幕,巨大的“头冰”从江水中取出,也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开工建设。
采冰汉子在从江水里捞“头冰”。
当日,在松花江面上,冰层已达到30多厘米厚,具备采冰条件。一早,七八个采冰人用冰锯画好线后切割冰块、又用冰锥凿开冰层,用冰镐将冰块拉出水面,今年采冰节的“头冰”从封冻的松花江面上取出,被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起翔和北京冬奥会冠军张雨婷绑上红缎带,运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哈尔滨位于我国最北的省份黑龙江,这里属于高寒地区,因此,哈尔滨也被称为“冰城”。哈尔滨采冰节是我国最大的采冰仪式,每年12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大雪,也是这里的“采冰节”。
当日松花江畔,代表着赫哲族文化的“撮罗子”矗立在岸边,迎风旗、震天鼓、祈福词、出征酒,舞龙旗、扭大秧歌,还有岸边两大排大铁锅内煮出热气腾腾,让这里欢歌笑语,成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盛大的节日。采冰节现场,江水炖鱼、冻梨、冻柿子,游客都可以敞开了吃。现场还设置了滑冰和冰球表演与互动体验活动。
现场,两排大铁锅煮出热气腾腾的东北饺子。
今年的“头冰”将运至冰雪大世界祈福钟前建造的“头冰台”。“从今天采出松花江头冰开始,采冰汉子们将在这里工作半个月,每天采冰量达6000立方米以上,这些冰都将运送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冰雕的材料,再经过工匠雕琢,一座座冰宫殿、冰城堡将拔地而起。”现场,一位冰雪大世界的负责人说。
外国朋友也来参加“采冰节”。
“不是欧洲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河南网络博主“煤球侠”感受过哈尔滨的冰天雪地和看过采“头冰”后说,“哈尔滨玩冰真就不只是说说而已,太震撼了”。(完)